一卡通公司志愿者张晓宏为用户讲解如何升级 ■企业/供图
深夜10点,位于海淀区知春路的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这里正在召开技术复盘会,总结回顾当天的系统问题。这些天来,这样的复盘会每天都在上演,每次开完往往已经到了凌晨2点。
5月17日开始,本市市政一卡通实体卡、手机nfc卡和各类乘车码陆续启动升级,实现乘车刷卡同步核验健康码信息,成为全国首例。截至6月8日24时,包括一卡通实体卡、手机nfc卡、乘车码、养老助残卡、民政一卡通等民政服务类卡片在内,一卡通公司共计办理一卡通升级服务达1036万张。
庞大的数字背后离不开一卡通公司工作人员不舍昼夜的辛勤付出。“就像是在打一场硬仗,时刻不敢松劲儿。”一卡通公司业务发展事业群资深经理许占富说。
全国首例无感乘车
此次升级像是一次重塑,在全国首创性提出让多种公共交通票卡全面关联乘客健康信息并在支付时自动完成核验的升级方案,同时打通地铁、公交全应用场景,让使用不同票卡的人都可以无感乘车。
这个创新带给乘客的是“两步并作一步”“一个动作、无感过闸”的体验,但对于一卡通公司来说,却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探索。核心难点来自技术本身,需要同时打通多个数据库进行信息判别和反馈,还来自一卡通庞大的用户群体。
2001年,北京正式发行第一张市政交通一卡通。20多年时间,一卡通累计发行量超过1亿张。这1亿张一卡通中,既有最早以住建部标准发行的“北京一卡通”,还有以交通部标准发行的“北京互通卡”,还包括了手机nfc卡、一卡通手机sim卡和可穿戴设备等多种类型的卡片。除了普通卡之外,还有养老助残卡、学生卡、残疾人服务一卡通等多种卡种。每一种卡都要逐一完成适配工作,不仅要绑定用户信息,还要保障升级过程中的用户隐私安全,工作量巨大。
接到任务后,一卡通公司来自各岗位的员工百余名加入到一卡通升级工作中。许占富和同事们从清早忙到深夜,不同卡种类,众多场景,开发团队逐一进行跟进,24小时监测业务动态,紧急扩容十余次,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并发峰值,协调各个部门需求进行升级迭代。
全过程不超过一秒
此次升级的核心是:一次刷卡,两道核验。本质上来说,就是从刷卡到响起“嘀”的一声,不到一秒钟的工夫,就要完成多个环节的“对话”,包括闸机读卡、传到后台、检索个人信息、发给健康宝,到返回核酸结果、根据规则判断是否合格、下发闸机并反馈。“如果响应时间过长,将会增加乘客上下车或进站时的等待时间,早高峰期间甚至会出现排队和客流积压。”研发主管赵立华介绍说。
刚开始测试的时候,他们采用的方案是乘客刷卡时,后台直接调用接口,获取用户的核酸信息。但由于接口的带宽有限,闸机的反应比较慢。赵立华介绍说,为了缩短响应时间,技术团队对接口进行了5轮压力测试,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测试验证。
随后,技术团队对后台逐步优化,匹配逐渐增加的人流量,为健康数据建立起一套缓存机制。针对一周内乘车记录超过4次的活跃用户,后台利用每天凌晨2点到5点的低峰,自动拉取用户的最新状态,缓存到一卡通本地数据库中。等到早高峰刷卡时,后台可以自动读取缓存,减少了健康宝接口反馈,间接提升了闸机的响应速度。
这段时间以来,技术团队白天对着电脑编写代码,夜晚就直奔地铁站进行现场测试工作。这时的车站,列车已经收车,站台已经关闭,技术团队席地而坐,抱着电脑进行实际场景测试,一测就是几个小时。
全员上阵触达用户
5月17日开始,一卡通升级功能正式对公众开放。随着升级的进行,用户反馈声音不断涌来。一卡通96066客服热线全力冲在“升级”一线,临时应急增加50余个坐席,全天候、满负荷接待乘客各类咨询及服务需求,高峰日相关话务量达到7000余次。
“接到用户的反馈信息后,哪个地方需要修改完善,哪一方面需要做得更加完善,我们都会及时进行优化调整。”许占富说。
此外,为提高信息触达、方便百姓随时随地了解一卡通升级办理方法,一卡通精心制作“一图懂”、操作指南视频、海报等简洁易懂的宣传素材于公交、地铁车载电视、动态显示屏等渠道全线投放,并发送温馨提醒短信引导乘客尽快升级。同时,在公共交通票务升级乘客体验测试期间,一卡通公司组织志愿者团队协助地铁站内工作人员,现场帮助乘客办理一卡通升级,服务解答乘客咨询,真正做到让升级服务“触手可及”。
升级工作还在继续,许占富和团队已经完成了8个版本优化迭代。“保障乘客出行是我们的责任,越是到这个时候,越是义不容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