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性变革,经济从以往的高速度增长发展逐步转变成新的高质量增长发展模式。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尚不全面,因此,急需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模式与新概念进行系统性研究,以便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特点
(一)社会价值驱动
企业是集经济与社会两种功能为一体的组织,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以内生性使命驱动与自我的驱动做为其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以满足社会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作为其发展理念。
企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社会价值作为其发展导向,把企业发展使命与角色定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中,以社会问题的参与解决、社会价值的创造以及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当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起点。
(二)资源能力突出
根据资源的基础观,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的源泉是具备稀缺性、价值性、组织性以及不可全面模仿性的战略性资源。基于企业能力论视角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更深层次的来源则是配置、保护、开发、整合以及使用资源的能力,尤其是核心与动态能力。资源基础与动态的能力皆属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并成功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主要因素。
因此,高质量发展则要求企业需培养与配备异质性战略资源、特色性核心能力以及较为凸显的动态能力,构成企业竞争的优势并可以适应外部的环境变化,确保企业可以真正落实社会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高质量战略资源充分体现企业对软实力资源的重视,并将其当成企业战略与企业运营支柱的关键因素。高质量水平的动态与核心能力体现了企业强有力的整合、创新以及适应能力。
(三)产品服务一流
企业是以其核心的社会功能创造一流的产品服务作为生存目的。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要善于借助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全面的发挥其核心功能,为社会创造高质量的一流产品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具备工匠精神,以一流的产品服务作为企业前行的目标,尤其是对产品服务有效性与高效性的重视。
(四)运营透明开放
企业价值存在于企业外部,企业真正的价值意义是建立在利益相关方与社会的认同基础之上的。不论基于某种理论,企业皆需要借助透明开放的运营方式以获取利益相关方与社会的认同与支持。因此,企业高质量发展则需要企业以提供一流产品服务为目的,面向利益相关方与社会采取透明开放的运营模式。
(五)管理稳定有效
企业活力属于其竞争优势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而创新与高效的管理制度则是企业动力的源泉。企业高质量发展即要求企业要跟随时代发展步伐创新其管理模式,构建先进性且与企业现实需求相符的管理制度。企业有效的管理机制包括:有效的治理、科学的管理、规范的制度、合理的流程、优秀的文化等。
(六)综合绩效卓越
不管是社会价值的驱动还是由集约型、内涵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范式集合而成,企业高质量发展皆要求企业不可仅单纯注重自身财务绩效,还需要重视综合绩效,努力成为卓越综合绩效的创造主体。
卓越综合绩效体现于以下三层次:以企业自身层次为视角,应具备高水平、世界一流的企业经济绩效,具备高市场地位与成长的优越性,保持企业健康的运营,充分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利益相关方层次为视角,企业应创造丰富的利益相关方价值,提升利益相关方的价值满足感,充分满足其多元化的价值诉求;以社会层次为视角,企业应尽最大努力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社会绩效,包括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对环境的保护效应等。企业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企业使用最少的要素投入创造出卓越的综合绩效产出率。
(七)社会声誉优秀
优秀的社会声誉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软实力以及无形的资产,可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优越的社会环境。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要注重对企业品牌与社会形象的塑造,以提升社会认同感,赢取社会长期的尊重,获取优秀的社会声誉,将企业自身塑造成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且还需具备较强的行业领导能力与社会引导力。企业要塑造优秀的社会声誉,则需通过富有责任感的行为,面向社会与利益相关方,呈现负有责任的企业形象,获取社会与利益相关方优秀的形象感知;通过实施透明开放的运营模式,给予社会与利益相关方知情权尊重,以获取其高度的认同;通过建设匹配的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获取社会与利益相关方的优秀品牌口碑。企业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内部与外部对企业的认同感,并尊重与支持企业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与品牌知名度。
二、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性
(一)多层次性
国企的改革与发展,都需区分四个概念与层次:国有资本,国有经济、国有个体与整体等,他们体现了多层次的国企改革与发展思路、方向、方式以及重点之间的差异。同样,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也应同国企改革与发展一样区分与包含四个概念与层次:国有资本,国有经济、国有个体与整体的高质量发展等,虽然两者皆要求对四个概念与层次进行区分,但其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着明显区别。
(二)多样性
企业功能的定位与发展使命的性质直接影响着企业运行体制机制的逻辑关系,而体制机制的逻辑关系又会经由组织场域影响企业如战略、实践等行为活动,进而对企业的发展质量产生影响。尽管国企整体上担负着国家的使命,但“国家使命”却赋予了国企个体多样各异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国企个体所担负的国家使命与功能的定位皆是由外部赋予的并具多样性的,因此国企个体的运行过程需考虑并重视其差异性。使命的性质与功能的定位的异质特征不仅使国企以深化国企改革与推动国企发展的逻辑关系作为企业发展起点,而且还导致国企个体的运行制度产生逻辑上的差异,最终引发了国企个体高质量发展的多样性。
(三)多重约束性
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不仅需要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绝对化的设定,同时还需比较以往的发展状态,具备相对性。这就要求企业从原低质量的发展状态转变成新型高质量发展状态;从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成新型高质量发展模式。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企业从量变到质变的成长过程。而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过程中,极易受到企业发展的阻力以及动力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影响,尤其是构成阻力的制约因素更需加以关注。基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约束性视角,国企因其历史的成因、特殊的性质以及现实状况的制约,相较于普通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具多重约束性,尤其在路径、制度以及社会的依赖程度上更甚。
三、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案
(一)合理的实现逻辑框架
根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般基本要求与主要的规律,融合国企高质量发展特殊性,合理实现其逻辑框架应做到以下几点要求:1.应实现遵循微观至中观、中观至宏观的深层次递进路径,即国企个体至国企整体、国企整体至国有资本,最后到国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递进过程;2.实现国企个体的高质量发展核心,即对企业个体进行改革。只有基于真正的改革才可有效促使国企个体由一种发展模式转变成更高级的另一种发展模式。应当实现全方位的企业个体变革,包括动力的成功转换、战略的成功转型、效率的有效改革、能力的再造以及管理的创新与良好形象的塑造等构成企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因素;3.国企个体的成功改革需具备相应的基础条件,不仅包括促使国企个体转变成整体独立的市场主体,而且还包含运用合理科学的手段对国企个体进行针对性的分类划分,同时还要求具有有助于推动与实施企业个体改革的企业家精神;4.实现国企个体改革的基本条件与推进其变革进程,皆需建立在适合的制度供给与安排之上,包含直接关系性的国企制度的创新以及管理国有资产的制度改革,还包括具有紧密关系性的经济体制变革的深化;5.实现国企个体改革的基本条件、推进其变革进程、供给制度的完善,皆脱离不了优越的社会生态环境;6.基础条件、制度的供给以及社会生态与国企个体改革间存在较为发展的影响关系,即相互作用、共同演化的关系,他们之间存在着多重非线性的影响。
(二)需全面实现企业改革
其一,实施动力的转换,构建高自我的驱动型企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是基于动力的转换之上的。国企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具备高质量的发展动力,需要转变规模性发展模式的支柱动力,实现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的支柱动力。
其二,实施战略的转型,创建具有前瞻性的高站位型企业。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进行战略的转型。国企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战略范式,实现发展型的管理战略范式,兼顾前瞻性和现实性、适应并改变环境、适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
(三)需要适宜的支撑环境
首先,需要具备必要的环境基础条件。国企高质量发展需加强落实政企分离、政资分离以及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科学合理的落实好企业的自主权,积极推动企业市场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促使商业性国企可以符合市场化的要求,进行商业运作,公平参与竞争,促进国企真正实现独立的市场主体。
其次,需要具备有效的供给制度。国企整体制度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企个体的全方位创新,对于公益类型与商业类型的国企影响更甚。国企整体制度的安排严重制约着其管理制度与战略思路,因此,应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向导,创新并优化国企整体制度的安排与设计。
最后,需具备适宜的社会生态。基于社会预期视角,社会群众对国企的预期以及认知会经过压力的传导机制对国企的行为方式与运行手段造成一定的影响,故不合理的社会预期则会严重阻碍其创新与变革,因此,要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则需要合理科学的引领社会群众以理性的思维对国企进行充分的认识与了解,从而形成合理的社会预期,最终实现国企的高质量发展。
据《现代商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