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是我近一阶段主要学习的一部著作,作者是李泽厚,这本书得到了冯友兰先生和易中天先生的高度评价。冯友兰先生评价《美的历程》是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目前我仍在阅读过程中,尚未完全读完。在此,我想分享其中三个我喜欢的章节,它们分别是“赋比兴原则”“建筑艺术”“魏晋风度”。这些章节精彩纷呈,让我深受启发。

    赋比兴原则

    书中介绍的赋比兴原则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技巧,更是一种传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通过将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相结合,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式来传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引起他人的共鸣和反思。举个例子,要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可以使用“月亮”的景象来进行比喻,如“思念如同皎洁的月亮,时时刻刻伴随着我,照亮着我的内心深处”或者“亲情如同满月,虽然距离遥远但仍然温暖着我的心灵”。通过使用“月亮”的景象来进行比喻,将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相结合,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并感受到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让读者对亲情的珍贵和深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建筑艺术

    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构成了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这种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让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融合。建筑中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融入了现实世界的生活意趣。中国古代文艺中的浪漫主义也没有太多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在建筑中仍然保持了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

    例如,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颐和园包含了许多精美的建筑和景观,如长廊、十七孔桥、苏州街等,这些建筑和景观的布局非常精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此外,颐和园的建筑中也融入了许多绘画、雕塑和其他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更深刻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讲述了魏晋时期的文化思想和人生观的转变。在这个时期,两汉经学的崩溃导致了一种新的观念体系的兴起,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取代了传统的经学。在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思想环境下,真正思辨的哲学和真正抒情的文艺得以发展。这个时期的人们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和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成为了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然而,表面上看似乎是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只有通过怀疑和否定外在权威,才能实现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风习的破坏、对抗和怀疑中取得的。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更加尊敬和顶礼内在的思辨态度和精神状态,而不再仅仅以外在的功业、节操、学问为主要标准。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和人生观在一定程度上对后来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到这,我联想到了王羲之,联想到了《兰亭集序》由兰亭盛会写起。由美景引发愁思和感慨,作者面对兰亭美景,兴尽悲来,无限感慨,涌上心头:感叹到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只在转瞬之间;生命之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完全取决于自然的造化;但是他的悲叹不等于悲观。正是因为他对人生充满了执着才会对岁月的流逝如此悲叹!魏晋风度体现了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两汉时期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以“人为主题”“积极入世”的人生观诠释了魏晋风度的精髓。

    总之,《美的历程》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展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美学传统和发展历程。从中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美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相信,在今后的阅读中,我还会发现更多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内容。

 (作者单位:首开集团志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