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上述系列重要论断,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金隅集团党委、董事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和首都科创中心建设,将科技创新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创新体制机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上海等地考察工作时指出,“我们在国际上腰杆能不能更硬起来,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来讲,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取得先机,关键取决于企业创新能力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基于此,金隅集团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搭建适应新时代企业发展需要的“1 n x”科技创新体系。其中,“1”是指以集团所属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为核心打造的金隅中央研究院,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支撑和引领集团科技创新发展,承担集团共性、关键性、战略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积极对外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与技术交流、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孵化新产业。“n”是指二级集团公司专业研发机构(包括所属企业获得的省市级及以上政府机构认定的技术创新平台),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开展应用技术开发及新产品研发,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工艺及装备,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x”是指企业中试基地、示范基地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其主要职责是负责集团科技成果的中间试验、扩大试验以及产业化落地等工作。

        与之配套,优化科技创新运行机制,先后制定了《科技创新管理办法》、《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从项目、人才、仪器设备、研发经费、科技奖励、引入和充分利用外部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规范科技创新工作机制,极大提高了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

        二是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开展高水平科技研发和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在科技大发展的今天,企业十分重视创新平台的构建。金隅集团及所属企业历经多年努力,成功申报了众多科技创新平台,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迄今,集团拥有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固废资源化利用与节能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行业级检验检测中心、2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院士工作站,以及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1个省级工程中心与重点实验室。依托上述科技创新平台,先后开展《都市水泥低环境负荷设计与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等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研究,取得许多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极大增强了行业影响力和引领力。

        与此同时,以项目为平台和载体,成功引进和培养了包括留美归国博士在内的一批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创新资源的内外结合,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和年龄层次合理的在固废资源化利用专业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的科技研发队伍。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开发系列高水平科技成果。创新是高科技企业之魂,科技投入更是衡量一家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指标。金隅集团十分重视科技投入和企业发展潜力的培育。“十三五”时期,科技投入70余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约170亿元,科技投入产出效应相当明显,促进了企业经济发展。

        二、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金隅集团围绕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绿色制造、绿色环保和新材料(简称“四绿一新”)五大专业领域,通过大力实施“517”科技创新工程(即围绕上述五大专业领域,分别设置了17大专项,简称“517”科技创新工程),在固废资源化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绿色环保建材、绿色建筑、新材料和新服务等领域取得了明显进展,推动了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一是系列节能环保型绿色建材及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集团所属水泥企业针对港口、机场、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和特种工程,开发了核电、道路、中低热、抗硫酸盐、油井等五大类十八个品种的专用和特种水泥,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集团所属混凝土企业研制的大掺量固废制备混凝土关键技术,实现了尾矿砂石大宗化、资源化利用,并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雄安等多个重大工程中得到运用。集团所属新材企业研制开发的不含甲醛和苯系物的无醛绿色环保岩棉、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多孔棉,无甲醛玻璃棉和可耐受400摄氏度高温的耐高温玻璃棉,以及超大尺寸矿棉吸声板、抗菌防霉洁净板等,均为自主开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绿色建材产品,为绿色建筑提供了配套材料。

        二是先进绿色制造技术引领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先后开发了无爆破矿山智能开采技术、数字化绿色矿山技术、水泥智能化工厂技术,以及先进装备制造技术,为推动我国水泥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是集成化绿色建筑技术及部品体系助力健康宜居住宅建设。集团研究开发绿色建筑成套技术,并得到规模化工程示范应用。研究开发的既有建筑改造技术,提升了既有建筑的居住舒适度。

        四是先进绿色环保技术成为城市净化器和政府好帮手。集团先后建成并运行了中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弃物示范线、首条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示范线、首条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生产线,并拥有北京市唯一的城市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目前能够处置危废的范围扩大至41大类,累计处置危废70多万吨;可年处置飞灰7万吨、生活垃圾15万吨、城市污泥10万吨、有机污染土65万吨,并连续多年为北京市处理了毒品、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减轻了城市的环境负荷和环境影响。

        五是新服务、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型业务夯实企业可继续发展基础。集团先后开发了3d打印用四元矿物体系、高强度/高韧性结构混凝土用轻骨料、沥青改性胶粉、彩色烧结透水砖,以及高强石膏等多种新材料产品。集团所属检验检测认证产业作为国内建材行业检验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检验机构之一,拥有3个国家级和3个行业级质检中心,能够提供从建材生产、建设工程到建筑环保、安全和节能的全方位检验检测和认证咨询等技术服务,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具有良好发展潜力。配合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在将市内传统建材制造企业向河北大厂现代工业园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园区、黄华精细化工园区等环首都区域搬迁的同时,通过引入高新科技改造提升既有生产线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使搬迁企业得到了升级发展;同时在原地址通过“腾笼换鸟”方式,引入了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产业。

        三、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战略性支撑引领作用,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十四五”期间,集团将继续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和首都科创中心建设,提高“四个服务”能力,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向世界一流产业集团迈进。集团新时期的战略发展目标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迫切需要以集团新时期发展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聚焦重点研发领域与“卡脖子”技术,研发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培育金隅特色的“高精尖”产业提供战略性科技支撑和创新引领。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持续丰富和完善“1 n x”新型科技创新体系。在初步搭建的“1 n x”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上,为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该体系中各单元的职责定位与工作分工,切实做到相互支持、相互协同、良性互动、有效互补,共同推动和引领集团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第一,要进一步强化“1”的作用。要通过全方位的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持,促使以北京建材总院为核心的金隅中央研究院更好地承担起支撑和引领集团科技创新发展,承担集团共性、关键性、战略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对外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与技术交流、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孵化新产业等骨干引领力量和科技创新主体职责。第二要充分发挥“n”的作用。通过采取项目、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等举措,充分发挥其在应用技术开发及新产品研发,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工艺及装备,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等方面的积极性。第三,要有效发挥“x”的成果转化与落地作用。通过采取项目资金补贴、中试经费视同考核利润等措施,使相关企业乐于承担科技成果的中间试验、扩大试验以及产业化落地等工作。

        二是优化管理体制,整合集团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首先,要加强集团内科技资源的有效协同。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加大金隅中央研究院与二级集团所属专业研发中心之间,以及金隅中央研究院与企业之间的协作攻关,共同承担政府和集团的重大课题,为集团产业发展提供所需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加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推进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与提质降耗,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企业与“1 n”之间科技创新人员双向挂职与交流机制。其次,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强化以国家和省市级创新平台为载体,加强与行业内的研发机构的合作,开发引领性科技成果、申报高水平奖项,提升集团的行业影响力。

        三是完善运行机制,形成人才创新活力迸发、重大创新成果频出、集团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的暂新局面。主要举措有:(1)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推动科技创新的最新政策,以及市国资委制定的《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要求,加快制定金隅集团《二级企业集团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高水平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制度,持续健全鼓励科技创新的规章制度。(2)在金隅中央研究院试点基础上,在全集团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让领衔科技专家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同时加强项目过程管理、监督与检查,促使科技项目高质量完成和高水平成果涌现。(3)进一步深化金隅中央研究院“1 2”管理运行机制实效,细化管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以及专业研究院院长职责,充分发挥好两委作用,使中央研究院在推动集团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有效发挥科技支撑和创新引领作用。(4)积极谋划和布局“十四五”科技创新研发重点领域,聚焦“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建材装备制造技术”等紧密结合集团主业的创新领域,高质量布局“十四五”重点科技项目,争取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和形成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并产业化落地,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科技支撑。(5)秉持“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的z6尊龙app的人才理念,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