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盾构工匠”郑瑞兵 ■企业/供图
第一次进入盾构施工隧道,“轰隆隆”机械运作的嘈杂声不绝入耳,一阵密不透风的闷热感扑面而来,虽然正值冬天,但是顺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盾构隧道步行一百多米,全身就起了一层薄汗……就是在这样的盾构施工隧道里,郑瑞兵一干就是十三年。
36岁的郑瑞兵现任北京住总集团轨道市政部盾构设备分公司党支部书记、主任工程师,同时兼任北京地铁12号线14标盾构经理。2007年参加工作至今,他始终坚守在盾构施工一线,与“铁甲巨龙”一起摸爬滚打十余年,从一名普通的机械员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盾构机组装、调试、保养、维修改造方面的专家。不久前,在第五届中国盾构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暨复杂条件盾构施工技术国际论坛上,郑瑞兵喜获全国首届“盾构工匠”荣誉称号。
业广惟勤 孕育盾构“尖兵”
2007年毕业后,郑瑞兵来到轨道市政部盾构设备分公司成为了一名机械员,“那时我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初到盾构施工现场,与郑瑞兵想象中的地铁建设完全不同,“第一次接触盾构机,我整个人都傻了。盾构机的说明书是全英文的,而且盾构机上和说明书的一些机械符号代表什么,我完全搞不清楚。”眼前的庞然大物激起了他不服输的精神,从此他开始了没日没夜琢磨研究盾构机的生活。
盾构机的主要动力系统为液压系统,而郑瑞兵所学习的专业是电气专业,对液压方面知之甚少。白天工作忙,他就利用下班的时间进行自学,对照字典翻译说明书,一点一点地将晦涩难懂的盾构机说明书装进了自己的脑海中。那段时间,每天天没亮郑瑞兵就爬起来学习图纸,常常钻到井下研究盾构机的操作以及构造,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晚上才出来。因此,郑瑞兵迅速成长,短短3个月他已经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判断液压系统的故障点并分析故障原因了。
闷热、嘈杂的盾构施工工作环境也曾让郑瑞兵感受到压力,当时很多干盾构的大学生都纷纷转行,但这并没有动摇郑瑞兵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他坚持了下来,始终奋斗在一线,最终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盾构技术专家。
提到自己的成长经历,郑瑞兵总是说:“学习一定要结合实践,不能怕吃苦,要有顽强抵抗困难的勇气,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技术和技能。”
实干担当 把工地当第二个家
多年来,郑瑞兵在工作中总是冲在前面,干在实处,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不胜枚举,他身边的同事付仪德说:“在大兴线01标施工的时候,由于工期紧张,没有时间休息。有一次,在施工现场连续坚守18个小时后,郑瑞兵回到宿舍,脱掉工服,嘿!那满是泥浆、油污的裤子竟然自己都能立在那里!”
有一年,在北京地铁10号线17标时,正值严冬,由于项目工期紧张,春节后要迅速进入盾构施工阶段。郑瑞兵是盾构机拆装工作的负责人,他为了利用好春节停工期间这段盾构机维修调试的黄金时间,主动申请放弃了节日休假,带领“天盾七号”和“天盾八号”班组修理工加班加点工作。在人们阖家团圆之时,郑瑞兵带领着盾构尖兵们日夜坚守在盾构机的身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共用时45天完成了“天盾七号”盾构机的拆解、维修、组装、调试等工作,为之后的盾构掘进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
对于这些经历,郑瑞兵也仅是淡然一笑。现在的他作为盾构设备分公司总工程师,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把工地当成了第二个家,2018年,轨道市政部共有八台盾构机在北京市同时掘进,而地铁7号线东延豆各庄至黑庄户区间隧道洞通是影响八通线南延工程盾构机入场时间的关键节点,为了确保盾构施工隧道如期贯通,女儿刚出生3天,郑瑞兵就离开妻女投入到工作中。他连续三个月“泡”在豆黑区间隧道里,总结施工情况,协调处理各种问题,直到隧道洞通才回家看了女儿一眼。郑瑞兵感到最亏欠的是自己的家人,但是他说:“我要为每一台盾构机负责,在我看来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虽然陪伴家人的时间不多,但家人都对我十分支持,能够参与这么多北京地铁的建设,为老百姓出行出一份力,一切都值得。”
言传身教 工匠精神薪火传
“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是春”,这些年,郑瑞兵不断把好的经验技术与大家分享交流,悉心辅导青年员工,为企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靳骏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靳骏鑫清楚地记得2014年的一次独立夜班,盾构机所有部件都停止了运转。靳骏鑫在盾构机上爬上爬下折腾了将近两个小时,“检查了七十多个可能出问题的部位,想了好多办法,还是没找到故障点。”沮丧的靳骏鑫只好给师傅郑瑞兵打电话求援。深夜里,郑瑞兵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迅速赶到现场排查设备故障,只用了十来分钟就解决了问题,并且耐心地将分析思路一一告诉靳骏鑫。在郑瑞兵的感染和带动下,靳骏鑫进步飞快,于2016年获得了“北京市工匠”及“住总工匠”双料桂冠。
“能够坚持下来,并有今天的成绩,得感谢我的师傅。”靳骏鑫说道。靳骏鑫始终记得,在他最迷茫的时候,师傅郑瑞兵曾劝慰他:“想成为某个技术领域的‘大拿’,必须得放下大学生的身段儿,执着坚持,还得勤动手脑,相信没有干不成的事儿!”至今靳骏鑫的手机里还存着郑瑞兵给他发的上百张设备图纸。
凭借着对盾构工作的满腔热情,郑瑞兵用多年的默默付出对每一台盾构机负责,将每个细节追求到极致。“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的提高,我们所使用的盾构机也从德国、日本进口设备变成了现在的国产设备,现在我们在使用这些国产设备时更为得心应手,这是多么令人自豪的事!”郑瑞兵说,“任何技术的进步,都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