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这名老党员在建党百年之际,再次深入学习党史,这又让我想起建设人民大会堂时的点滴故事,那是我这个老人一生的骄傲和自豪。
那是1958年建设人民大会堂的时候,项目建设得到了全国14个省市的支援,每天来义务劳动的人不计其数。我以一名新中国建设者的身份参与了人民大会堂建设,那时只有二十出头的我,有一股子冲劲和韧劲,我心中只有一个字:干!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在1958年的秋天,参与人民大会堂工程的每一名建设者都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愚公移山”精神。东门厅大立柱里,每根钢筋的直径达到3.2厘米,长七八米,重量近百斤。我手里拿着这个钢筋扎钩,每天同一个动作要做上千遍。为了工期进度,我和同事们两天两夜没休息,一口气绑完了所需的钢筋,然后直接躺在钢筋上睡着了。那时候,也不知道怎么这么有劲,一个人就能拖动一根钢筋,三个人不出三天就能完成一根立柱的钢筋绑扎,不干完不休息。到了冬天,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中,感觉手都要被冻在钢筋上了,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偷懒,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就是干。我所在的突击队和张百发突击队一起,用9个昼夜便完成了680吨钢筋的绑扎任务。
短短10个月,单靠人力建设,终于在1959年国庆节的前一个月,如期建成了人民大会堂,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我想起,中共七大召开于陕甘宁边区的一座基督教教堂改造的仅能容纳几百人的礼堂,毛泽东同志曾说:“待革命胜利了,我们要建一个能容纳一万人开会的大会堂。”如今,他的愿望成为了现实。
当然,建设人民大会堂令我自豪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建设过程中,我和其他几名工友火线入党,加入了我向往已久的“红色队伍”。1959年,我还获评了北京市先进生产者(现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之后,我一边自学知识,一边积极参与重大工程的建设,从电报大楼到长富宫中心,从北京饭店到东方广场,在新北京诸多地标建筑中都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依旧被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愚公移山”精神感染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都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港珠澳大桥、中国天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新时代的伟大工程,没有那股子排除万难的精气神儿,怎能让世界惊叹。
现在,我虽不能在工程建设现场挥洒汗水了,但是共产党人的“愚公精神”仍激励着我,也希望集团广大建设者继续弘扬“愚公精神”,永远保持为民的初心,艰苦创业、努力奋斗,为祖国建设贡献北京建工力量。
发表评论